这一夜这一月散文

时间:2023-02-24 01:10:20

这一夜这一月散文

这一夜这一月散文

暑气消了,中秋到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眼里的里下河水乡是虾蟹肥了,桂花满树,瓜果熟了,稻花飘香。还有,就是夜晚挂在蓝盈盈天上的那一轮圆盘似的月亮。在我们的童年世界里,总把明月读成一首诗、一阙词,觉得故乡中秋的这一夜这一月,是世上无与伦比的清澈和美丽。

而今,每次抬起头,朝着故乡的方向眺望两眼,前尘往事犹如秋风报到似的,前呼后拥。

滚圆圆的月亮从东方升起来,天街莹蓝如幕。母亲在忙碌,我们一串孩子在家前屋后追逐。节日里,有好的吃,不要做杂活,贪玩闹腾点动静也不会挨骂。团圆饭后,在门口空旷干净的谷场上,母亲摆上斗拐方桌。比月亮还大的一只米筛放在桌心,两节塘中刚挖的鲜藕,十几角从河里捞上来的老菱,一堆菜园里的新花生,七八个沟渠中的芋头籽,三块自做的米饼,真是“农家乐”大聚会。其时,乡下没有“月饼”。母亲用“洗锅把”沾点菜油在锅里转一圈,舀一勺事先发酵好的米屑,从锅口倒下,滑到锅底。一勺一饼,一锅八块。母亲转到灶后,几把稻草塞进锅膛。听到滴水响,香味出来,米饼就熟了。每块饼长长的宽宽的,模样像大人的鞋底。一头大而薄,一头小而厚。清风漾来,烛影摇曳着满夜喜庆,看袅娜的香烟丝缕一般弯弯向上。苍天如洗,不沾一尘,在这夜阑人静的时候,母亲带领我们虔诚鞠躬,敬拜月光。礼数尽行后,大人们坐在桌旁话农桑,谈闲,远处有竹笛声好像从云外飘来。我们兴致飞腾,打闹疲乏了,嚷着母亲讲故事,教我们指认牛郎星和织女星。满天的星斗怎么也数不完,数着数 ……此处隐藏944个字……“快换上,快换上。”母亲的裤腿全湿透了往下淌水,冻得直哆嗦,喷嚏一个连一个。可那双雨靴,却是干爽爽的。从小镇到高家墩子都是泥路,一下雨泥泞不堪,没有雨靴寸步难行。那一刻,我心里热乎乎的如入暖被,没有了寒冷和畏缩。我挽着母亲的胳膊,一头钻进雨帘中……

年轻时不懂中秋赏月,看中的只是仪式感。现在想来,华夏子孙蹒跚走来,风雨兼程,向月而咏一成不变,这里是有缘由的。清辉泻满地,低首思故乡。中秋月亮是圆的,柔美回旋,年而复始,团圆是万家灯火的期待,是衣胞之地的呼唤。佳节拜月,乐在欢聚。在嫦娥奔月的神话中,先祖的心灵已经充盈着哲思,一种身处万里之遥终究探乡省亲的契约紧捂心头,这是情和思的大融合,是灵与肉的大皈依。人生圆缺成为不可规避的生命体验,于是一轮明月那清新淡雅的内敛自持,便汩汩流淌着中华文明的审美构想。自古迄今,“月是故乡明”,每个人与故乡定是心相依、情相伴的,仿佛婴儿的脐带一样绾结着母亲。月亮是寻根的最好载体。赏月,是游子背井离乡的追觅;望月,是父母孤寂忧思的寄托。所有的牵念,邀月举杯;所有的乡愁,对月抒怀。团圆,审美,寻根,“此生此夜不长好”,这独一无二的中秋盛景,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头日久弥新。

山之南,水之北,血脉相连;云之下,海之上,心神相通。抚一片相思,理一怀情愁,一任月光如水,在心田绵绵奔流。岁月沉静,我们把异境他乡的行装收拾,飞渡千山万水,回家,回家!月,迷了情;酒,醉了夜。“把酒冰壶接胜游,今年喜不负中秋”,那一樽浓香的酒壶里,永远倒影着我们亘古不变的眷恋和感恩。

“星辰让光彩,风露发晶英”。桂香暗来,轻纱烟笼,最美一年中秋月。这一夜,这一月,我们剪几段清风月色收藏在心上,用千载如一的轮回四季,去慢煮生命的每一羽风情时光。

《这一夜这一月散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