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论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亲近诗歌论文

时间:2023-02-07 11:58:38

浅论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亲近诗歌论文

浅论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亲近诗歌论文

论文摘要:进入高中阶段,随着诗歌鉴赏难度的提高,许多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淡而渐渐疏远诗歌。因此,古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亲近诗歌:唤起学生对诗人境遇的同情,对诗人倾吐的理解,消除对诗歌成因的神秘感;帮助学生弄清古诗的句法特点,识记常见意象的含义,消除不通诗家话语的恐慌感;引导学生设想自己与诗作内容相关的见闻经历,补充作者省略的内容,消除对诗歌题材的陌生感;指导学生构建表达技巧的知识网络,逐个归纳古诗写作技艺,消除鉴赏写作特色不知从何入手的的迷茫感。

论文关键词:高中语文;古诗教学;亲近诗歌

古代诗歌艺术的特殊性给学生的鉴赏带来较大难度,特别到了高中,对必修课本里的一些诗,不少学生望而生畏,一改读小学时的摇头晃脑地吟诵状态;到了学习《唐诗宋词》选修课本,已找不到感觉,一堂课下来,总有那么多学生如在云里雾里稀里糊涂。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反思,认为只有首先拉近他们与诗歌的距离,方能带动他们走出这样的窘境。

一、唤起学生对诗人境遇的同情,争取他们对诗人倾吐欲望的理解,从而消除对诗歌成因的神秘感

学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诗人神化,班上谁是小诗人,大家往往认为了不起、很羡慕,何况是名声流传千年的大诗人,高处不胜寒,学生会敬而远之。因此,在读完某诗歌专题或单元后,教师要拉近学生与诗人间的距离,与学生至少说明两点:第一,诗人也是常人,而非神人,他们一样 ……此处隐藏1591个字……史或即事感怀)抒情。古典诗歌就那么多手法,拿到一首诗先看它属于哪类,接下来从宏观到微观作细致梳理。

如果是借景抒情诗,作者一定会不惜笔墨、煞费苦心打造景的特点,为此往往启动多种感官——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,从形、声、色、态、味五个方面展开,但一般又以视觉为主,观察时多种视角错综,有俯看、仰视、远眺、近观,让画面拼接,有时注意点、面结合来渲染景物,景物客观上有的呈静态、有的呈动态,时而呈静态、时而呈动态,所以写作时自然会动静结合、动静相衬;写景的方式除正面写之外,还有侧面烘托,调动想象或进行联想,时(古今)空(远近)跳跃,虚(回忆、梦幻)实(现实)相映;另外常常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,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,以达到突出景物特点的效果。

如果是咏物诗,总体上要把握它咏物是为了写人,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,因为不能直接写人,它必须写出物的特点,才能表现诗人(或抒情主人公)人格、品性、情操。为了写出物的特点,除正面描写,用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,还有衬托、对比等。

如果是怀古、咏史诗,诗人要突出的是今人今事的特点,这样来感慨个人遭遇、抨击社会现实。表现手法多为用典、类比和今昔对比,有时增用景物衬托,如苏轼《赤壁怀古》,全词表现为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,词中的写景容易看出要么是烘托人物要么是以景衬情。总之,技巧再多再复杂,它都是为了景或物或人的形象更饱满、特点更突出,学生明白了其构思用意,自然会有一种条分缕析的感觉。

《课程标准》提及诗歌鉴赏时首先要求教师激发学生诵读诗词曲作品的兴趣,实际上也是提示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亲近诗歌。相信只要我们恰当引导,并不断探寻新的方法,虽然高中学段的鉴赏要求有较大提高,但“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”的课堂困境就会大为改观。

《浅论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亲近诗歌论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