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妈妈
我的妈妈
我的妈妈脾气很好,一对月牙形的柳叶眉在笑的时候一抖一抖的,皮肤因为常年在外工作而晒得有点黑,一双亮如寒星的大眼不时闪出智慧的光芒,一个挺立的鼻子,一张光滑水润的樱桃小嘴微张着,仿佛在诉说着什么。
我的妈妈是个“老好人”。嗯,就说上一次吧,我妈下班回家的路上,遇见了一个卖竹笛子的老人,那位老人身旁放着一个大大塑料编织袋,整个人歪歪的靠着编织袋坐在地上,身上的衣服黑得发亮,头发乱蓬蓬的,身前堆了一小堆已经做好的竹笛子,他一只手拿着小刀,一只手拿着一根小竹子,在不停的削着,然后有3个6、7岁的小朋友在旁边看着,眼睛里明显写着两个字“想要”。妈妈看着看着,竟然掏出了10块钱买了5根,拿了3根送给了那3个小朋友,那3个小孩子欢天喜地的走了。哈哈,作为3个不停被爸妈灌输“不能拿陌生人的东西”这个理念的21世纪小孩子,会不会把我妈妈当成是坏人呢?哈哈!
后来我问妈妈,为什么要买这么多?妈妈说:那个那个老人家好可怜的,虽然他穷,但是他却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在挣钱,妈妈只是想尽一点微薄之力去帮助他。这让我又记起一件事来,那天我和妈妈在路上走着,看到有一位老爷爷在推着单车卖老面馒头,那老面馒头可是妈妈的最爱,于是妈妈掏钱买了两小袋馒头,这时,旁边有一对老夫妻,男的好像是盲人,女的怯怯的走过来问那老爷爷馒头多钱一个,然后听说两个小的要一块钱,她咽了咽口水就走回盲人身边,妈妈问她为什么不买,说这馒头味道很好。那女的说太贵了,我记得当时妈妈愣了一下,然后又掏钱买了十元的馒头然后送给了那对老夫妻,告诉他们说送给他们尝 ……此处隐藏539个字……多同学在初写读后感时,都会用大量的篇幅复述原文,再简单地谈感受,这就本末倒置了。
写读后感侧重一个“感”字,一定要对所读的书确有感受再下笔,言由心生,有感而发,文章才能吸引读者。你可以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,一边引用书中某些精彩的词句,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受。这种写法要注意,所写的感受前后观点要一致,不能矛盾,也不能漫无边际,切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。因此,在写之前,要先想想自己的主要观点,再恰当地引用相关文字。另外,感受一定要真实自然,不能说大话、空话。说真话、诉真情,才能让阅读更有意义。
3、联系实际,立意新颖
除了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外,我们还可以采用以小见大、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写读后感。你可以联系作品中的一个人物、一段情节或一处细节描写,引发自己的观点,再联系生活实际证明自己的观点。可以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,也可以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;可以是正面的经验,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……无论引用什么事例,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,都会使文章“更上一层楼”。
写读后感还要有独特的视角和立意。同样读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,有些读者看到的是海伦·凯勒的坚强不屈;有些读者看到的是她的乐观豁达;有些读者沐浴在文字传递的美好情境中;还有些读者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态度……写读后感提倡“百花齐放”,不要人云亦云,文章才会引人入胜。
其实,写读后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,关键要做到观点鲜明,感想深刻。相信只要你多读书,勤练笔,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读后感!
范文:本期作文教练选发了天妃宫小学六(4)班刘硕晨同学的《读“夏洛的网”有感》。这篇读后感夹叙夹议,叙述简洁明了,议论深刻独到。开头引人入胜,结尾画龙点睛,揭示了作品的主旨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