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半径作文
生命的半径
咖啡的副作用让我的神经和夜晚抗衡,神经败下阵来,无奈地离开温暖的被褥开始了思想和键盘的交流。这不算失眠,只是接受夜晚的邀请,使繁杂的心灵在此刻凝聚、统一,流淌于键盘,铭刻于岁月中!
新年莅临,年龄又增加一岁,我无惧也无憾。每年年初都计划着人生行走的半径能够渐渐的延伸,若干年过去,竟然在同一个城市原地转圈。令人尴尬而困惑的是心的半径却在踌躇与诱惑中一再延长,并且越行越远,直至和圆心疏远到几乎无法触及的距离。还好,我没有完全丧失理智;庆幸,即使心走的再远,还有爱牵绊着。于是我幡然回首,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圆点,回到了温暖的家。
脚行走的半径可以无限的延长,走的再远终究要回到起点。流浪也好,旅行也好,累了、倦了家是唯一的归宿。心游走的半径只可以在圆点周围徘徊。心走的远了受到的诱惑会多,也会更疲惫,既然绕来绕去都是在围着圆点转圈,何苦将半径拉的那么长,何苦让心那么无助地游荡。所以,心离圆点的距离越小越好,越短越幸福!
以家庭为圆心,无论是脚还是心,无论走的多远,最终都要回家。脚离圆心的距离和心离圆心的距离,是每个人生命中两条重要的直线,哪条该尽量短,哪条该无限长,把握好这两条线的长短,人生便不会有大憾。
曾经我的心将这两条线的概念混淆,心渐行渐远,脚就在家门口徘徊。如今,我要让我的.心按原路返回,让我的脚迈出的步伐更大、更快、更有力,让我生命的两条路殊途同归!
【写作指导:点睛明旨法高分作文必备技巧】
点睛明旨法又叫“画龙点睛法”,龙有龙眼,戏有戏眼,文有文眼,画龙要点睛,撰文也要点睛。作文时,在关键地方,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,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,这就叫做“点睛明旨法”。从作用看,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;二是点破题目,明确主旨;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;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。有点睛,文章便生动精警,不点睛,便呆板平滞。(next88)从句式上看,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。如《过秦论》的最后一句:“为天下笑者,何也?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”作者前四段叙史实,末段发议论。这样写,能水到渠成、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,避免了议论的空泛,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。不过,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、对话,甚至是描写等。
从位置上看,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。它可以置于文首,如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开篇便是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。”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,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。再如郁达夫《故都的秋》也是这样开篇的:“可是啊,北国的秋,却特别地来得清,来得静,来得悲凉。”一个“清”,一个“静”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,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。它也可以置于文中,如莫泊桑的《项链》,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苦斗、备尝艰辛时,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:“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,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?谁知道呢?谁知道呢?人生是多么奇怪,多么变幻无常啊,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,也可以成全你!”作者用点睛之笔,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。它还可以置于文末,即“卒章显志”,如上面的《过秦论》便用了此法。因此,何时点睛,并无一定之规。关键在于你能否把“点睛”处写深写透,使重点突出,主题突出,人物性格活灵活现。